源于纪念屈原
        屈原,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后遭馋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他在流放中,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不朽诗篇,独具风貌,影响深远(因而,端午节也称诗人节)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      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。有位渔夫拿出饭团、鸡蛋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咬屈大夫的身体;一位老医师拿来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能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棕子。
      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;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  源于纪念伍子胥
        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,是纪念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--前476年)的伍子胥。伍子胥名员,楚国人,父兄均为楚王所杀,后来子胥弃暗投明,奔向吴国,助吴伐楚,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当时楚平王已死,子胥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吴王阖庐死后,其子夫差继位,吴军士气高昂,百战百胜,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请和,夫差许之。子胥建议,应彻底消灭越国,夫差不听,吴国大宰,受越国贿赂,谗言陷害子胥,夫差信之,赐子胥宝剑,子胥以此死。子胥本为忠良,视死如归,在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”,便自刎而死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
 
     
 

端午吟诗颂先贤 | 绥芬河本土作家齐聚以诗传情献礼建党百年

 
 

      无际的时光中,端午的清风吹过了悠长岁月、千山万水。2021年的端午,来到口岸绥芬河,这里的山水中流淌别样的面貌和诗情。
      6月14日,绥芬河本土作家和诗歌爱好者游览了红花岭抗联小镇。抗联精神在北国边陲的土地上站立成一种浑厚的丰碑。铿锵的意志吹拂诗人永不言弃的心声,显影为怀念先贤、礼赞祖国的吟诵。
      “庆祝建党百年,助力旅发大会”,绥芬河第四届端午诗会在红花岭村举行。

   
      祖国的青山秀水是承载诗歌和情怀的沃土,香草美人的浪漫缀满了诗人的心胸。
      有对祖国山水的赞颂,有对粽叶飘香的感怀,有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愫,有来自于日常的涓涓细流。语言渗入空气的内部,回荡出激动人心的旋律。
      他们在记录,是这个城市的书写者。
      他们在观察,用心灵去觉知和感悟。
      他们用感受和探索拨动时代的琴弦。
 
   
        一方水土下的一种面貌,一种坚持中的继承和传扬,踏入这一时刻的存在,汇入滔滔不绝。
      立足本土、讴歌时代,绥芬河的作家们在端午时节,在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里,呈现出朴素容颜上一面面精神的旗帜。
      用诗歌喂养灵魂,用双脚追随时代的步履,他们是他们自己,也是另类的生命体,他们与山水和时间共情。
 
       

版权所有:绥芬河市委宣传部    绥芬河市文明办    绥芬河文明网

联系电话:0453-3938117    电子邮箱:suifenhewmb@163.com